bwzy

wb@挽月抬刀
个人博 偎火处
bwzylynn.wordpress.com

故事的回声

从正文到评论回复,逻辑清晰,一次又一次将讨论话题引回主旨,可见真的对此有深刻理解思考
是令人信服的一篇杂谈了,好厉害,冒昧转来主页作收藏用。
感谢作者

一棵树:

 @my deity 


lofter评论区字数有限制,所以单开一贴来写一写回复。




正文:杨戬的故事




首先申明,在《杨戬的故事》这篇杂谈里,我所谈论的自始至终是同人创作者应当如何理解和诠释杨戬这个角色,以及用何种态度对待杨戬与《宝莲灯》的主旨内涵。


是基于“同人”这一特殊创作方式而产生的讨论。





啊,忍不住说一下,大大说的那些是“对人生的刻板印象”,但对于很多人来讲,其实并不恨其余人的,更多的也许是“一种名为宿命的无奈”“谁都无可指责”(另外大大说的)。





我相信人生的读者远不止我看到的那么多,但是就我所看到的而言,称“命运无奈”、“无可指责”的几乎没有,而在正剧的弹幕里大骂其他角色、将人生的情节设定代入正剧并以此对正剧中的角色进行言语攻击的占了大多数。


如果这只是误解,烦请见谅。


但我不喜欢人生这篇文章跟粉丝的行为其实没有多大关系,而在于更加根源性的作者身上。





就我个人,我同情理解其他人。对于大大说的杨戬的选择是他自己做的,所以不该怪其他人,他也不该怪、怨。他不惨,或者不该让人觉得惨而怜悯/同情他。(是这个意思吧?错了还请纠正一下)我是同意的。





我所说的并非“杨戬的选择是他自己做的,所以不该怪其他人,他也不该怪、怨”,而是作为观众,尤其是身兼同人创作者的观众不应该因为杨戬的选择,而去责怪其他角色埋怨其他角色


至于杨戬本身,选择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既勇敢又坚定,何来怪罪与埋怨一说?





但实话说,自诩人生脑残粉的我都这么认为也说明那些观点不是,至少不全是人生的锅。





这个我同意。不过还是想就同人作者的立场来多说几句。


我自己是一个同人作者,并且我看到姑娘你也是一个同人作者,既然如此,想必了解写文过程中,任何情节,角色的每一个行动和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有作者的创作意图在其中。


这些意图反映在字里行间,就会形成感情倾向。读者们能够感受到这种倾向,并且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从读后感中体现出来。


至少就我看到的“读后感”而言,我不认为人生的作者们传递了一种对其他角色正确的情感取向。





关于大爱和小爱,我个人觉得两者都一样值得敬佩,只要不狭隘到为了“小爱”而罔顾他人,都是美好珍贵又伟大的。大爱固然更容易让人崇敬,可是,很多(其实我想说所有)大爱也都是由对亲友/自己的爱而引申出来的,所谓的“推己及人”。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不爱亲友,是很难想象他会有大爱的。大爱是否就比小爱伟大?这个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单说小爱比大爱低级/自私,是简单轻率的。 





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一下“大爱”与“小爱”。如果我们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不同,那是没有办法沟通的。


大爱几乎没有歧义,所以我着重说一下小爱。


小爱这个词到底指什么?其实我觉得姑娘自己已经在回复中给出了答案。你说“只要不狭隘到为了‘小爱’而罔顾他人”,我想这句话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小爱会使人罔顾他人”。


我对小爱这个词的理解是:只顾一己之私的爱。


这里必须插一句,我知道姑娘这番关于大爱小爱的思索是由于我写到的一句话,但我想说,你大概理解错了…………


“我不喜欢人生,因为在我看来,人生的作者(们)以对一个角色——杨戬——的小爱,而毁了原作的大爱主旨。”


这是我的原话。依然是基于同人创作者的立场。


我所说的不是杨戬身上由小爱推己及人而来的大爱,而是人生的作者们由于偏爱杨戬,造成了其他角色塑造上的不公正——这无疑是一种“小爱”,因为她们并没有“推杨戬及其他角色”,理解并尊重其他角色的独立性——从而导致人生一文与原作《宝莲灯》大爱主旨背道而驰。


因为大爱是包容,是理解,是互相原谅,是用爱解决问题


好了,我们说回正题:大爱是否真的就比小爱伟大?


还是姑娘自己的原话,“只要不狭隘到为了‘小爱’而罔顾他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是“大爱”了。


所以我可以明确地回答你,是的,大爱才是伟大的,小爱只是自私。





最后关于痛苦、同情、心疼这方面,我个人始终认为,痛苦就是痛苦,无法美化不可否认。关于余华对《活着》的看法,我之前不知道。但即使知道作者是这样认为,我也不觉得说“福贵是痛苦的、悲惨的”就是错误/不应该的。





我必须说你误解了我的意思,也误解了余华的意思。


再次申明,我所谈论的是创作者的态度。不是读者。


痛苦当然就是痛苦,没有人去美化痛苦本身。我们强调的是作者在创作故事时——在讲述这些苦难时——的价值取向:


是痛苦打动读者,还是承担了这些痛苦后依然勇往直前、无怨无悔的人格光芒打动读者。




这里要牵扯到一个“诠释角色”的问题。


同人与原创不同。在原创作品中,你创造角色,你赋予他/她一切意义,但是同人不可以这样——同人中的角色是已经存在并且已经拥有人格的,你所做的不是创造,而是诠释。


“福贵是悲惨的”,这话不错呀,当然没有错。但是这是读者的看法。余华作为创作者,他追求的是要向读者传达一种讯息:福贵遭受了苦难,但是在这些苦难之中,福贵依然收获了无数的快乐和幸福。这是《活着》之所以成为《活着》,带给无数人力量,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说回杨戬。


观众当然可以觉得杨戬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因为这是事实,他的确深深痛苦过。但是身为同人创作者,在诠释杨戬这个角色时,在代替他发声的时候,痛苦不应该是重点,重点是即使痛苦,他心中依然有比痛苦更强大、更深沉的力量。





很简单,他的确遇到了许多灾难,因此失去了很多,而且,不管他怎样的“幸福”,至少当他失去的时候一定觉到过痛苦。





从你的话中,我可以看到我们之间价值取向的不同。


我用两句话来作说明吧。


“虽然幸福,但他还是尝到过痛苦。”


“虽然痛苦,但他还是得到过幸福。”


无需多言了。





如果再大一点、拔高一点,他是无数人命运的代表,他遭受的那些灾难很多都是人祸,而有无数的人都遭受过甚至比他更悲催,无数人都死在那一场场灾难里,而这一切本不该发生。这还不叫悲剧吗?还不值得人们为之痛苦吗?我们看到他,为之战栗,想象着这是件多么悲惨的事,所以我们更深刻的明白了那些事、那些史书上短短的几行无聊又枯燥的字代表了什么,我们才发出:不,不要了,不要再让悲剧重演了。才能认同、能说出来:那是错的,它造成了灾难。





依然是我们之间价值取向的差异。


你看到的是悲剧,是人祸,是痛苦,是一个人被命运左右的悲惨人生。


我看到的是坚强,是生命无穷尽的韧度,是希望永不消失,是一个人与命运之间持续一生的奋斗。


余华还在序言中说过这样的话:


“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我多嘴一句,如果有空,姑娘可以再把《活着》读一读,也许你会看到一个不同的故事,一个意义非凡的“人生”。





回到人生,我同意杨戬强大,他不需要同情,他是神,值得仰望,但我为什么依然止不住心疼他,会为这个悲剧哭、难过、一篇篇地写同人文试图扭转结局?我看着他,我看到一个人为了亲友付出所有却众叛亲离、在孤独绝望中死去。我感到莫大的痛苦:不该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该这样死去。如果我身边发生了这种事,我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它发生,我无法想象我的亲友,我的父母会这样——为我付出所有却被我憎恨。不,仅仅是这样想就足够让我痛苦让我想改变人生的结局了。可以说杨戬是幸福的,他求仁得仁,但是这种幸福中没有痛苦吗?他没有因瑶姬的愤怒痛苦数千年吗?他没有在三千岁的生辰因妹妹的话吐血吗?他没有怕妹妹的责怪而不敢进华山的地牢吗?他没有因为黑水狱而痛苦到恨不能死去吗? 这些痛苦该发生吗?就算能证明这些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就该毫无波动的接受吗?可以吗?


他痛苦,我看到他的痛苦,我代入进去自己也感到痛苦,我觉得这不该发生,我想改变它。就算有一千种一万种原因证明他的痛苦是注定的不可避免的顺理成章的,我也要找出那第一万零一种方法,说:看,它是能避免的。如果不能是所有,至少也是一部分。如果实在不能避免,也要减轻。这是我的执念。





首先说明一点,即使我有“杨戬不需要同情”的意思,这句话也是基于杨戬的立场来说的,即“杨戬不会认为他自己需要同情”。


至于换到我自己作为观众的立场上,我心疼死他了。


不过我不会因为心疼他就觉得他毫无过错,也不会因为心疼他就讨厌所有给他带去过痛苦的不知情的人们。尤其,我不会因为可以在同人创作中为所欲为,就掺杂我个人的私情,扭曲其他的角色。




其次我要纠正一点,杨戬没有在孤独绝望中死去。杨戬的结局不是悲剧。


你说“不该是这样”,确实不该是这样,确实不应该发生。之所以会这样,之所以会发生,是《人生》加诸在杨戬身上的


与其问我这些问题,我觉得你更应该问一问人生的作者们——


为什么要让杨戬被母亲憎恨数千年?为什么要让杨戬被妹妹气到吐血?为什么要让杨戬经受黑水狱?这些痛苦该发生吗?中国自古以来的神话故事中,杨戬从没有经历过这些,甚至在给他添了一个忍辱负重设定的《宝莲灯》电视剧里,杨戬也没有经历过这些。他的忍辱负重已经结束了,他受人尊敬,受人爱戴,合家团聚,而作为《宝莲灯》的同人作品,为什么人生的作者们,要让杨戬去经历这些痛苦?她们创造这些情节的目的何在?她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的主旨何在?


人生遭人诟病,“为虐而虐”,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认为这个说法没毛病。





 我始终认为:爱是一种珍贵而美好的情感。我希望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都幸福安乐。爱是如此美好又如此难得,我不希望有任何人会因为这样一件珍宝而痛苦,而且坚定的认为这样的痛苦都是悲剧,所以会为所有经历这样痛苦的人难过。 当然人生不完美,角色塑造有很值吐槽地方。


以及:我不觉得为此痛苦就是矫情,也不觉得若杨戬坚强而伟大他就没有这些痛苦了。痛苦是每个人——只有他有心,就会有的情感,为爱(广义上的)而痛苦更是如此。当真不痛的只会是死物。 我也不觉得这痛苦或者承认他痛苦有损于他的伟大。我认为单单不因为痛苦而扭曲、而放弃、而改变初心就足够伟大了。杨戬是个很不幸的人是事实,他是个强大伟大的神是事实,他很幸运很幸福也是事实,这三个事实并不矛盾。他的幸运/幸福不能掩盖也不能替换他的不幸/痛苦。 杨戬的故事不是怨是爱的故事,他教会了我们何为大爱何为大勇何为真神,是的,没错,很对。可是人生,除了这些(也许还要除了大爱)它还让我们问一句:为什么爱会如此艰难?为什么倾尽所有去爱的人会有这样的结局? 我个人认为,前者后者一样重要。(好吧,就算没有大爱大勇真神,我也觉得后者同这些一样重要)我们敬仰英雄,向往英雄,可以成为英雄,但英雄,也是血肉之躯。





爱当然是一种珍贵而美好的情感。


你说你“不希望有任何人会因为这样一件珍宝而痛苦”,坦白说,这只是你的希望。


其实这个一个由来已久的老话题了。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探寻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始终无解。有一句著名的话,“Love is pain”,爱即痛苦。我当然不认为爱本身是一种痛苦,但爱会带来痛苦。你自己也说了,只要一个人有心,他就会为爱感到痛苦。


爱造就了痛苦,但爱也是解决一切痛苦的唯一办法。


我从来将爱当作世间最为特殊的存在,因为爱既是爱的问题,同时也是问题的答案。




我确定我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为此痛苦就是矫情”的话,我也从来没有认为杨戬感到痛苦有损他的伟大——恰恰相反,他的痛苦,成就了他的人格光芒。


我在杂谈里谈到的“矫情”,不是针对杨戬这个角色他自己,而依然是在讨论同人创作者的态度


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之一:“他的幸运/幸福不能掩盖也不能替换他的不幸/痛苦。”


但我还是要换一种说法,“他的不幸/痛苦不能掩盖也不能抹消他的幸运/幸福。”


说明白一点儿,这是一个同人作者选择落脚点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前文谈得已经够多了,但因为它很重要,所以我想再说一次。


以一篇同人来说,你要传递给你的读者一种怎样的想法?最终,你是要让你的读者感受到杨戬的痛苦有多深重,还是从这深重的痛苦里,看出杨戬究竟有多么伟大?


选择。


这是故事的选择,更是价值的选择。


所以我才会强调,杨戬的故事不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而是一个伟大的故事。这句话不是说杨戬没有痛苦,杨戬不应该痛苦,这句话的根本含义在于:同人作者应当诠释一个怎样的杨戬,以及怎样去诠释这一个杨戬。


仍是选择


以及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杨戬单独一个角色是成不了故事的,有时作者对于其他角色的处理更能看出其价值取向所在。




当然了,如果有人要站出来反驳,说我不理这些道道儿,我就觉得二哥惨,我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惨,都来心疼他,我就是觉得其他人都有错,都讨厌,都对不起我二哥,不行吗?


行啊,怎么不行!毕竟同人就是图个开心。开心就好。


我说这么多,也不过就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图个舒坦,图个问心无愧罢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也许有狭隘不妥之处,欢迎指正讨论。


但是,我希望下一次,我们讨论的是《宝莲灯》中的杨戬,而不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杨戬。


------------------------------------------------------------


补充一点评论区里我认为很有必要说明的话:





我从头到尾谈论的都是同人创作的问题。是作者角度,而不是读者角度。


对于我而言,原作永远是最高的,你对于任何一篇同人中杨戬的评价,都应该基于原作剖析——而不是掺杂了“同人”的种种创造。原作当然不完美,这不完美的地方造就了无数可能性,同人的意义正在于探寻可能,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还是那句老话,只着重关注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o不ooc,算不上同人。我所谓“应该塑造一个怎样的杨戬”,“怎样塑造这一个杨戬”,都不仅仅是针对杨戬,更是针对包括沉香,三妹,玉帝王母等等在原作中与二哥休戚相关的角色,你只有以原作的基础去塑造他们,杨戬才可能还是那一个杨戬。很可惜,如果人生的作者们不单一化这些角色,就无法写出她们想要的杨戬,那我就要作出我自己的判断——人生的情节是不合理的,她们的杨戬的诞生以牺牲了其他所有人为代价。这就是我说的“与宝正的大爱主旨背道而驰”。


(如果)同人在情节上的二次创造带来了不良后果,我认为作者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单读者一个巴掌拍不响。而作者与读者比较之下,作者的创作与引导显然是更根源性的问题。我管不了读者,读者要拿同人当官设我也没办法,这其实是每个同人圈都存在的问题。但是,我自己作为一个作者,我感到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作者们尽量在尊重原作“主旨”(并非具体情节)及角色性格的基础上进行情节的改动和创造,那么读者也将会因为同人作品而更加的了解和喜爱原作,理解原作中的每个人物为何会有在剧中的言行,而不是反过来diss原作角色,说原作浅薄。毕竟,同人的一切思索,都首先来自于原作。


其实我写这篇杂谈,最主要的是给自己提一个醒“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我从其他同人作品中看到了让我不认同的问题,所以我试着思索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作者的态度,作者是不是对原作的缺憾及原作人物们具有同情心和包容心。这样一来,等到我自己再动笔的时候,也许我就能不单单理解杨戬,也更能理解三妹,理解沉香,理解梅山老大“离开”二哥的决定,等等等等。这样,也许我在情节的创造上,就能更加兼顾每个角色的内心情感,ooc的程度就能减少一些。可以这么说,我这两天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种美好的期愿,是我对我自己在写同人这件事儿上最重要的要求。如果能够借此引发其他作者的思考,那就是额外的收获,多多益善啦~




评论
热度(27)

© bwzy | Powered by LOFTER